Icon

支付宝账号

支付宝账号小号可发红包出售批发

在支付宝建立“圈子”标签的时候,你还敢说阿里不能社交吗?

支付宝 社交 阿里 2024-01-15 98

摘要:你看,业内人士表态了:首先,支付宝坐拥45亿实名用户,还有芝麻信用分作为参考,可破解陌生社交基础信任较弱的痛点,降低真实信息的互动成本;其五,由于用户爱好、身份和标识多样,因此可能生活在多个社群里,一旦用户在数个社群内找到归属感,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将得到提升。...

当支付宝建立起圈子标签你还敢说阿里做不成社交么

支付宝做社交这事儿或许有戏~咋说涅?

今天一则消息爆出,说这个有网友在支付宝上被邀请加入“高端单身交友圈”。

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,意味着什么呢?

你的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,颜值测试的分数还得合格才能进入这个圈子。否则,免谈。

因此,这样的划分也使得这一圈子的定位非常高端,是高收入、高素质的单身人群。可以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单身交友聚会,并且还提供高端定制的单身交友服务。

早在今年8月份,支付宝发布9.9版本中,首页界面就全新改版,加入生活记录通道,以及好友推荐功能。

其次,个人主页也进行了改版,主推“记录生活”和“发消息”等功能,同时还加入了好友展示和“我的生活”通道。

如图所示:

当支付宝建立起圈子标签你还敢说阿里做不成社交么

再看网友的截图:

当支付宝建立起圈子标签你还敢说阿里做不成社交么

而支付宝也曾透露,未来将搭建基于同好的社群,以丰富其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。而支付宝目前上线的基于同类身份表情人群的“圈子”或许让支付宝做社交有成功的希望。

你看,业内人士表态了:

首先,支付宝坐拥4.5亿实名用户,还有芝麻信用分作为参考,可破解陌生社交基础信任较弱的痛点,降低真实信息的互动成本;

其次,打破了目前普遍以IM群为基础的社群模式,提供了衍生出一条新路径的可能;

其三,基于数据认知和一些门槛设置,将使得社群中的人群更为精准;

其四,其背后依托阿里这样一个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,生活场景丰富;

其五,由于用户爱好、身份和标识多样,因此可能生活在多个社群里,一旦用户在数个社群内找到归属感,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将得到提升。

第一条很好理解,我们来说说第二条,以IM群为基础的社群模式~

说这个之前,首先你得明白啥叫社群。

从字面上讲,一班子人凑一块组个群就是社群。但实质上是为什么要凑一块,社群的“群”才是围绕一个价值点集聚的结果,而非社群本身。

引用知乎上的观点,指出为何社群那么火?

简而言之,一是物,二是服务,三是情感认同和归宿。

物和服务都可以打包成一个概念,那就是产品,对产品贩售方来讲,通过社群运维可以很便捷地完成产品售前的信息触达,售中答疑,售后服务和口碑拉新等多个环节。

情感方面,在大环境下,社会范围内信仰迷失、孤独感泛滥,社群对不少群体来讲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的庇护所。

其次,社群的凝结核及其广泛。比如说,打造一款超拽的游戏,你就去收徒啊...这种模式可以说及其容易复制又无法复制,容易的是套路,学不来的是凝结核的特质。

社群赚钱。会员门槛费、增值服务费等,围绕这个点,组合变现方案,然后导入流量放大收益。

能够极大地拓展你的认知实现自身边界拓展。一个高质量的社群对于组织者来讲,可以汇集多方信息,互通有无。其次,一个富有魅力的组织者能够轻松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。

或许能从大佬讲社群经济中窥探一二:

@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,所有的方法论都可以模仿复制,所以战术层面的模仿都无法为企业发展构建护城河,只有战略层面的布局才能拉开差距,而战略层面的布局核心就是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。正如吴晓波所言,一个有价值的社群的形成很重要,社群形成后,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实现。

@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说“用未来定义未来,用未来定义现在”。只有用未来定义现在,才有可能从现在走向未来。那么社群的未来是什么?我认为是社群+生态圈,什么是社群+生态圈?“社群+”生态是以社群为基础,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各行各业的社群跨界融合,催化各行业的优化、增长、创新、重构。在此过程中,新物种、新模式、新生态会层出不穷,彼此交融,最终呈现一个互惠互利、互联互通、共生共治、共创共享的生态圈。

@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先生说“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,互联网时代谁要能把线上线下融合起来,谁就能获得成功。而融合就体现在社群经济上,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未来将是社群经济,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也一定是社群化的。

当支付宝建立起圈子标签你还敢说阿里做不成社交么

总的来说,社群模式相对而言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式,它不同于以前的粉丝经济模式,也不同于微商的经济模式,相比于这两者社群模式更适应现在的社交精准化的模式。

这种模式下,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强化。群成员一般是因为有相同的爱好、目标而聚集到一起。这样群成员之间的话题会越来越多。所以说这种模式下群成员的关系会是一种强关系。

最重要的是社群能够有盈利变现模式。比如在社群运营发展过程中,结合自身的属性气质,由群成员共同创造产品和服务,进而在社群内或社群外进行变现。

回到前面来,目前像我们看到的这种qq群、微信群等等都是基于IM为基础的社群,为了见群而见群,并没有盈利模式和知识输出。

在结合以上业内人士的分析,阿里正在悄悄布局,真是细思极恐,一旦标签“圈子”形成,前途不可估量。

相关推荐